首页 破长天 书架
设置 内容报错 问题反馈
A- 16 A+
第四章 京城纨绔之首
上一章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
“少爷,少爷...”
  赵府内老管家迈着蹒跚的步子奋力追着眼看就要迈出府门的少爷,急的额头上挤满了汗珠,也来不及擦拭,加快几步总算是拦在了少爷身前。
  “少爷,老爷说了,这几日您不能出府。试炼大会五日后就举行了,老爷让您在府内好好做些功课。”
  老管家拉住少爷的衣衫,死死拽住,生怕眼前的小主子跑掉了。
  “试炼大会?”眼前的白衣少爷转动着好看的眸子盯着天空想了好一会,这才记起来还有这么一场盛会。
  “是啊,少爷,咱们整个天奉世界,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都在准备这场大会,您想您要是在这场盛会里拿了头筹,那在整个吴国,整个天奉还不得横着走。”
  “哦?那横着走可有人敢管?”眼前的少爷好像很认真的问了一声,赵管家一听有戏,连忙说道:
  “那自然是无人敢管。”
  “那我现在出门横着走,可有人敢管?”少爷漫不经心地又问了一句。
  “这,这自然是也无人敢管。”赵管家顿时泄了气,眼前的少年是谁啊,是那靖王赵靖驰的独子。靖王一生戎马,战功卓著,北驱鞑虏,南平蛮夷,东荡贼寇,西灭藩国,要不是吴国早就废弃了封侯制度,这靖王早就变成靖侯了。
  “少爷啊,少爷,老爷说了,您要是出去了,非打断我两条狗腿。”为赵家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的老管家苦苦哀求着。
  “老爷说的?”少爷挑了挑好看的眉毛继续问道。
  “是,老爷下的命令。”老管家赶忙应是。
  “这赵府什么时候是他赵靖驰说话算话了?我赵拂生啥时候言听计从过?”
  这一番话让赵老管家无言以对,整个赵府,甚至整个吴国有谁不知道,这靖王老来得子,宠溺有加,谁去敢触这赵靖王的眉头。
  赵拂生说完,就从老管家怀里摸出一叠银票,也不数多少都塞进了自己的宽大衣袖之中,飘摇而去。管家无奈的看着少爷远去的身影,吩咐左右,还不赶紧跟上少爷,少爷少了一根毫毛,我让你们中间那条腿尝尝冰火两重天的滋味。左右护卫连忙应诺,跟上少爷的步伐。
  老管家转身回到府中,却看见一位躬背老者躲在门后,老管家连忙躬身到底,此人正是那靖王赵靖驰。老人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独子远去的身影,丝毫没有被儿子直呼自己大名而感到愤怒,反而更开心。
  “票子够吗?”老人问到。
  “够,够的,有三千两呢。”老管家知道自己少爷的脾性,所以每天怀里都塞着上千两的银票,这也是老爷吩咐的,就怕自己儿子在外面受了委屈。
  “够就好,够就好啊!也不知道今天这京城里哪家的公子要挨打了,也不知道哪家的大家闺秀要被调戏了,演那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。”老人想到这竟然笑了出来。
  “不愧是我赵靖驰的种!”
  却说那跋扈的少爷刚一上街,原本热闹非凡的街上顿时变得死寂一般,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,眼神中慢慢出现了恐惧。不知是谁喊了一声:
  “赵,赵瘟神来了!”瞬间街上百姓唯恐躲之不及,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。赵府护卫们不用主子吩咐,就把说这句话的始作俑者揪了出来,扔进了茅坑里。
  赵拂生看到这一幕也不禁感慨一声:百姓还是如此热烈的欢迎我啊!
  正感慨着,从街巷的另一侧也走出一些个身世不俗的少爷公子。隔老远就看一肚肥如球,油头粉面的公子哥朝着赵大公子跑来,两条小粗腿踩在地面上发出隆隆响声。
  “生哥,生哥!”还没跑到身前,就听那胖子用杀猪一般的声音喊道。终于跑到赵拂生身前,气喘吁吁的说道:
  “生哥,咱,咱今儿个去哪里耍?”说完拍了拍自己肥硕的肚子继续说道:
  “票子,管够。”
  赵大公子看着眼前似肥猪一般的钱家滴长孙说道:
  “钱胖儿,我可听说落雪楼里新来了一位花魁,叫念什么来着?”
  “姩雪?”
  “对,就是这姩雪姑娘,我可听说这位花魁,肤如霜雪,胸耸如峰,玉腿修长,纤腰不可一握,有那沉鱼之姿。那一舞《红尘醉》可不知醉倒了多少英雄好汉。”
  听到这里,钱胖儿连忙附和道:
  “对,胸大,腰细,腿长,屁股翘!”说完竟然抬起手还在空气中抓了一把,仿佛抓在了那位念雪花魁的屁股上。
  赵大公子抬腿踢了身边钱胖一脚,笑骂道:
  “俗!”
  那被称作吴国钱袋子钱家滴长孙钱胖儿连忙谄媚道:
  ”生哥教训的是,我哪有生哥肚子里有墨水啊!那咱,就走着?”
  赵拂生爽朗大笑道:
  “走着!”
  说完一把打开折扇,只见扇面上写着七个大字:一分风流送天下。如此嚣张的七个字也真就只有这京城纨绔之首敢用来自居,一分风流送天下,他赵大公子独占这世间九分风流。
  话说,以赵拂生为首的京城一众权贵纨绔如那蝗虫过境一般,京城百姓唯恐避之不及,叫苦不迭。
  赵大公子的恶名可谓是名满天下,京城外的野记传闻都说那赵大公子身高九尺,额宽嘴大,獠牙冲天,如那恶鬼转世,每日必生吃一百天婴儿。所以妇人们常常借用赵大公子的真姓大名来止住家中婴孩的哭闹。
  而事实上呢,赵大公子不但非那恶鬼模样,反而潇洒非凡,齿编贝,唇激朱,星眸剑眉,笑时如那阳春白雪,肃时如那松下秋风。
上一章 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